刚看到《致D》第一眼很惊讶,早听说了这本书页数非常少,但还是没相当居然这么少,怀疑还没有我写过的最长的情书长。看了几遍,都没看完,总是看到中间停下来,隔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从头看。到不是说写的不好或者翻译不好,应该说无论是作者或译者的笔下都倾注着极大的心血。作者做绝笔书可以理解,译者也这么认真现在到不多见了。而我一直没看到完却是因为总是看到一半就对书中的爱情感慨一下,然后就把书放到一边,自己黯然回首往事去了。至于后面没看完的内容,迟早有一天会看完,倒不着急,只是觉得想也想的出来写的无非还是那些家常里短家里家外的琐事。要说感动,也没那么强烈。这种相守到老爱到老的爱情想也想到过,见么也见到过(比如我姥姥和我姥爷),至于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幸拥有那就另说了。
回到书,我还是觉得太贵了,而且感觉也没精致到愿意让我花这么多钱的份上。而且对那张勘误的小纸条我不得不表现出处女座人士强烈的不满。奥地利能给翻译成澳大利亚实在不可理解,这应该不是排版错误。而这个错误对读者理解内容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还有一些情节是需要知道两个人说不同语言做为背景来展开的。而没看到勘误之前怎么也不理解为啥澳大利亚人说不好英语,导致了阅读的不流畅。
关于爱情本身的复杂和多样性,可以参考《银河系漫游指南》为什么拿出那么多章节来描述,嘿嘿。嗯,这个笑话比较冷。看不懂的请跳过去吧。
anmin看了刺猬的优雅,给打了6星,还要我看了之后写影评。好吧,我看了,写不算影评的观后感如下,算完成任务。
我用一贯的mutlitask方式看完了电影,期间短信报了一次煤气数,收了一次货,折腾新的ipad,中间漏过的情节快退回去再补,基本上情节都是知道的。
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文艺儿童,一个是文艺大妈。文艺儿童定了一个自杀的日子,就像青春期或前青春期的我们的奇怪的想法,总有生啊死啊的念头。所以这是一个扣儿,总让人想着导演怎么解开。结局用大妈的意外解开了文艺儿童的心结,这个手法很高明。
很羡慕文艺儿童。毕竟是发达国家的环境,很小就有一个很大的自己的房间。看到文艺儿童房间里贴的星星我心有感触,记得自己小时候在自己房间天花板上贴亮晶晶的锡纸剪的星星被晚上回来的父母骂。文艺儿童总是不被父母理解。但是她那么小就有个8mm video camera啊,羡慕的很。我女儿应该会更自由的长大吧,我这么想的。
很羡慕文艺大妈。好像在巴黎做门房生活的也不辛苦,房间也很大,房间里还有很大很大的书架。而且还有欣赏她优雅的人。也许都不仅仅是欣赏那么简单,简直是被挖掘出来的。从这个层面来看,那个日本老头很NB。
这片子肯定会引起各种年龄段文艺青年(也许还有非文艺青年?)的共鸣,盼着自己某一天被某个人欣赏和挖掘。
大家都很孤独,盼着来自别人的温暖。
另一个有趣的桥段是关于围棋,文艺儿童解答了围棋的发源国家和围棋的哲学,虽然不十分准确。另外一段就是法国文艺儿童和日本文艺儿童下棋,从棋子的分布上看肯定不是胡摆的,像是抄了某个古谱,至少比国人拍的电影里的瞎摆的围棋认真多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哲学和文化总有格外的夸大的热爱。这片也是。
总之这片子是法国片的精品,之一。和当年第一次看天使爱美丽的惊喜差不多。不过当初是专心致志的看的,这次没有专心,有点对不起导演和anmin。对了,看完刺猬的优雅我又专心致志的看了一遍阿凡达,高清版,爽啊,哈哈。
没看发布会,几个问题
论坛:江湖论剑作者:hufey发表时间:2010-01-28 11:23
是不是还没有多任务?
视频播放720P H264卡不卡?
没有前置摄像头就没法ichat了,好像本来iphoneOS也没有ichat。后面那个摄像头倒不是很需要,举着块平板儿拍照多傻呀
到底有多重?我是说拿在手里走来走去的时候,如果想avatar里那块平板看上去那么轻便还不错
如果不看视频看pdf电池能支持多久?
只有价格还可以,可是16G也干不了啥,我都有5台电脑了,其中两台根本没有开机的机会,这块平板能多大程度的在我的iphone和MBP之间的夹缝存在?